登录 |  注册 

长白县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长白县农业农村局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11220623013568877Y/2021-08575
分  类: 农业发展 ;  其他
发文机关: 长白县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 2021年08月17日
标      题: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农村富民产业增收工程实施方案
发文字号: 长农字〔2021〕96号
发布日期: 2021年08月25日
索  引 号: 11220623013568877Y/2021-08575 分  类: 农业发展 ; 其他
发文机关: 长白县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 2021年08月17日
标      题: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农村富民产业增收工程实施方案
发文字号: 长农字〔2021〕96号 发布日期: 2021年08月25日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农村富民产业增收工程实施方案

 

长农字〔2021〕96号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特别是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农村富民产业增收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按照长白县委、长白县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为加快推进我县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增收水平,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进一步优化农村产业布局,充分挖掘农业各产业发展潜力,不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有效落实支农惠农相关政策措施,大力提升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水平,积极培育农村富民产业增收新的增长点,确保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发展目标

2021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水平继续高于城镇居民,“十四五”期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二、重点任务

(一)发展壮大产业,拓展经营性收入

1.着力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促增收。一是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县长责任制,扎实开展春耕生产,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86万亩,产量不低于2万吨。“两区”划定面积达到5.3万亩;二是统筹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围绕参、蛙、菌、药、菜、牧、果、蜂、渔九大乡村特色产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21年,新增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8.2千亩,全县特产业产值增长10%以上,特色经济作物标准化种植比例达到65%以上

2.推进农产品质量提升工作促增收。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2021年,重点围绕人参、中药材、食药用菌、特色浆果坚果、山野菜等优势品种,制定生产标准,加快推进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培育一批特色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2021年,新建标准化种植基地16个。全面落实“四个最严”,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执法和信用体系,以整县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为引领,力争成为全市创建排头兵。做大做强绿色食品产业,落实绿色食品产业链链长制,加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力度。

3.做强做精农产品加工业促增收。突出壮大加工产业,大力推进人参、中药材、食药用菌、有机果蔬、蜂蜜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扩大食药用菌生产规模,发展精深加工,完善产业链条。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自愿参与、互助协作、自主发展”基本原则,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重点扶持以人参、中药材、食药用菌等食药产业为主导的企业优先组织申报省级、市级龙头企业,优先申报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我县企业积极参与白山市绿色有机产业联合会,整合重大项目、政策、资金,帮助入会企业对接政策、人才、科技、资金、市场,年底前入会企业达到30家。2021年,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2家。

4.做大做强区域公用品牌促增收。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全方位提升我县农产品品牌知名度。突出抓好“长白人参”“长白中药材”“长白玉木耳”“长白蜂蜜”“长白粉条”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认证的奖补政策,鼓励专业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二品一标”认证工作,到2023年,“二品一标”认证总数达到15个。着力实施品牌战略,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战略,完善农产品品牌创建、维护与保障机制,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大力宣传推介品牌形象,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5.扎实推进农业土壤质量提升工作促增收。持续巩固农药、化肥“双减半”成果,建立完善的县、乡、村三级农业土壤质量监测体系,年底前形成全县农业土壤质量监测第一期数据。探索建立“施肥结构合理、施肥总量控制、施肥方式恰当、施肥时期适宜”的高产高效控量施肥技术模式,实现化肥减量增效,实现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化肥用量零增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取技术合作、示范推广等形式大力推广有机肥、生物菌肥应用。基层农业科技推广部门监督指导农民科学用药,严禁使用禁用、高毒农药,严管过量用药。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专项整治,对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置进行全程监管。深入推进秸秆五化,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县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100%、90%以上。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面积达到100亩,有机肥、生物菌肥和农家肥施用量2000吨,施用面积达3万亩。

6.提高规模经营效益促增收。加强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按照“小变大、户改场、场入社、社升企”的建设思路,积极培育和规范建设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持续清理整顿“问题社”,扩大经营规模和综合实力。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农村实用人才培育计划和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进城就业。整合职教中心、人社、农业等部门的培训资源,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加快培养一批具有绿色发展理念、掌握绿色生产技能的农业人才和高素质农民。2021年,全县培育高素质农民360人。

(二)强化创业就业,提高工资性收入

实施好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工作促增收。加强科技信息服务,推动农业数字化建设,结合益农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立健全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体系,推进农产品全流程数字化,实现农业科技互通、农村信息互联、农民服务共享。大力发展网红经济,依托线下市场集散优势,借助阿里巴巴、京东等优质线上资源,做大做强长白山农特产品电商产业,推进“电子商务进村工程”,形成“线下有市场、线上有平台、城里有店铺、村里有站点”的一体化“互联网+长白山特产”销售新模式。推进县域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试点建设,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训。2021年,建设5个村级电商站,开展电子商务实操培训200人次。

三)加强政策落实,稳定转移性收入

1.落实普惠政策促增收。全面落实耕地地力补贴、生产者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支持设施农业建设补贴等普惠性政策,保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2.围绕增强生活保障促增收。健全完善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社会保险为基础,以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为补充的“三保三救”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增强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大对低保户、五保户和残疾人的扶贫救助投入力度,通过开展救助促进农村低收入人群收入稳步提高。

(四)深化农村改革,增加财产性收入

1.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工作促增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守土地公有制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衔接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推进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坚持农地农用,坚决防止“非农化”。加强宅基地管理,规范开展房地一体宅基地日常登记颁证工作。落实全省脱贫攻坚过渡期内,继续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省内交易政策。

2.资源市场化运作促增收。推进农村产权交易流转市场健康发展,迅速培养建设一支掌握政策、熟悉业务的产权交易队伍,为下一步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工作奠定基础。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农业农村局把实施农村富民产业增收工程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摆上议事日程,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措施。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和推进机制,加强部门、单位之间沟通协作,形成整体合力,扎实推进增收措施落实落地。

(二)强化政策保障。农业农村局进一步强化政策保护支持,统筹使用好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资金,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加强与相关金融机构协调,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强金融服务水平。

(三)强化服务保障。农业农村局积极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为农业生产提供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以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升级。要依托各类培训机构和实训基地,开展分级分类专业技能、创业就业等培训,提供专业人才、科技人才支撑,不断增强农村产业发展后劲,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  

2021年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