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长白县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长白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11220623MB1918315G/2023-03698
分  类: 政策法规;其他 ;  通知;其他
发文机关: 长白县文广旅局
成文日期: 2022年04月01日
标      题: 关于印发《长白县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文字号: 长文广旅发〔2022〕11号
发布日期: 2023年05月08日
索  引 号: 11220623MB1918315G/2023-03698 分  类: 政策法规;其他 ; 通知;其他
发文机关: 长白县文广旅局 成文日期: 2022年04月01日
标      题: 关于印发《长白县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文字号: 长文广旅发〔2022〕11号 发布日期: 2023年05月08日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关于印发《长白县全域旅游产业发展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相关单位:

    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现将《长白县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2022年41

 

 


长白县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1771工作专班)

 

为进一步统筹全域旅游产业发展进程,推动我县旅游创新、快速、健康发展,确保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特印发此方案内容如下: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总书记生态经济理念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山”思想,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积极融入全市“一山两江”“一体两翼”布局要求,围绕“234”总体目标,深入实施“1771”发展战略,打造融合三产、贯穿四季、覆盖全域、联动周边的旅游产业新格局。强力打造县城中心景区,以创建5A级景区标准为目标,把县城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设计。将长白打造成长白山中、灵光塔下、鸭绿江畔、中朝边境百年朝鲜族风情古镇。到2025年,实现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5亿元。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长白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积极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提升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与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做好长中短期规划衔接,指导旅游区域规划、重大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和旅游统计工作,增强旅游产业发展后劲。以发展为引领,用新思想定向领航,积极构建全景化、全季候、全要素、全产业、全社会的新型旅游发展格局,实现区域资源全面整合、产业深度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全面满足外来游客深度体验和当地居民公共休闲的需求,达到区域旅游产业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牵头部门:县文旅局

配合部门:县商务局、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局、县生态环境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

(二)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全域旅游产业项目发展

突出服务理念,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制定并及时发布旅游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信息,加大域外旅游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入境内外大型旅游企业到我县进行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采取嵌入式服务方式,对有型项目持续做好跟进,为企业和项目进展做好服务,推进全域旅游产业项目实施进入快车道。逐步形成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全域旅游基础设施网络,构建生态康养、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的全域旅游产业体系。加大与省内省外有实力企业的呼应联营,通过项目联建产业联营构建环长白山和跨境格局,形成长白全域旅游核心吸引力,全力塑造朝鲜族特色旅游品牌。一是做好塔山唐渤海国综合开发和户外拓展训练基地项目的招商引资;二是推进千年崖城风景区项目2022年一期建设完工并对外开放,同时做好二期项目建设启动;三是推进四海为家户外露营地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四是推进塔山公园景区升级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整体布局并完成开工建设;五是推进万里绿水长廊建设;六是建设沿江路亭廊、雕塑、彩绘等景观小品,精心培育景区景点,绘就“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的美丽画卷。

牵头部门:县文旅局

配合部门:县商务局、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生态环境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

(三)创新宣推形式,增加活动吸引,多方融合打造智慧旅游新品牌

全方位多角度的对全县旅游资源进行宣传、策划,把旅游宣传与城市形象宣传、对外经贸、文化交流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全方位宣传长白旅游发展。开展丰富的宣推活动,进一步提高长白知名度、美誉度。全力配合长白山之夏和长白山之冬系列活动。谋划举办“长白木把节”、“首届鸭绿江艺术节”“鸭绿江美食节、泼水节”、“乡镇文化大院颂党恩活动”、“农民趣味运动会”、“农民丰收节”、“‘月圆中秋,情定崖城’中秋节活动”;举办乒乓球比赛、轮滑比赛、排球比赛、足球比赛、篮球比赛、毽球比赛、羽毛球比赛等赛事,组织参加全省少数民族运动会、全民健身日展示大会、第三届全民运动会等大众喜闻乐见的节庆活动及大众积极参与的系列体育赛事,全面展示长白旅资源和地方文化魅力。创新打造智慧旅游平台,构建智慧旅游品牌。将大数据引入到智慧旅游系统建设中,不断为全县旅游服务注入发展新能量。满足游客多样性的服务需求,不断整合资源形成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同时做好景区多业态服务平台,打造多样性的智能景区。

牵头部门:县文旅局

配合部门:县政数局、县融媒体中心、县森经局、全域旅游公司、各A级旅游景区

(四)打造精品旅游项目,挖掘地方特色文化产业,推进全域旅游精品化发展

围绕我县生态、民俗、沿边、休闲、康养、跨国、冰雪等旅游元素,集中资源优势串珠成链,发展体验性强的新业态产品,提高全域旅游供给有效性、针对性。鼓励、引导和扶持广大文艺工作者、文艺团体创作具有特色的民族音乐、舞蹈,逐步建设适应市场需求和歌舞节目要求的演出场所,抓好旅游景区、景点、度假区突出民族特色的歌舞演出以及各种公益性和营业性演出,增加游客在我县行程中的娱乐项目。把握发展重点,依托冬夏优质资源,畅通大循环、小循环、微循环,形成“联动冬夏、带动春秋、驱动全年”、四季皆有特色的全时段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进一步做精全域旅游线路,满足游客的多样化、梯度化旅游需求。一是以长白山南坡景区、鸭绿江风光等自然特色为主,突出自然、科普、避暑等特点,打造生态观光游精品线路,擦亮长白生态风光名片。二是以县城中心景区(文旅小城3A级)为吸引力,结合县城周边口岸景区、塔山公园、鸭绿江风光带景区、果园朝鲜族民俗村4个3A级景区及探寻长白文脉的千年崖城风景区,以古塔历史文化、朝鲜族建筑风格、朝鲜族美食及朝鲜族民俗为特点,打造古镇风情度假游精品线路,擦亮长白历史民俗文化名片。三是以十八道沟温泉开发、十七道沟四海为家户外露营地、泥粒河国家级湿地公园为主,体验探幽、徒步、露营、度假、科普、红色教育、垂钓、湖面游艇、温泉等方式,打造候鸟旅居养生游精品线路,擦亮长白森林康养生态名片。四是以鸭绿江国家级景观道为主,结合沿边各乡镇一村一品及邻国朝鲜两江道异国风光,打造沿边观光、赴朝跨境的边境跨国游精品线路,擦亮长白边境区位名片。打造全域多元化旅游精品线路体系。

牵头部门:县文旅局

配合部门:县商务局、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局、县生态环境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森经局、各乡镇

(五)提升旅游市场秩序和服务质量,做好旅游咨询与旅游投诉受理工作,负责监督和管理旅游专项资金

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全面开展辖区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注重巡查排查,确保第一时间掌握信息,及时对辖区内经营不规范的企业进行约谈,将可能发生的旅游投诉消除在萌芽状态。狠抓督查检查,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优势,采取专项执法和联合执法等措施,对A级景区、旅行社、星级宾馆等旅游经营区域进行全覆盖督查和检查。同时,借助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等载体,全方位、立体式地开展文化旅游市场整治工作宣传,为全面开展整治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在提高投诉办理效率方面,紧盯辖区旅游投诉存量,从缩减处理投诉时限、优化投诉处理流程着手,探索便捷高效的处理措施,全力推进旅游投诉案件办理工作。在旅游专项资金管理方面,一是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支出结构。二是加强监管,进一步提高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三是落实部门支出责任,提高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预算执行率。四是加强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确保专项资金使用安全、高效。

牵头部门:县文旅局

配合部门:县融媒体中心、县财政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各涉旅企业

(六)组织开展旅游教育和培训工作,贯彻执行职业资格制度、等级制度和人才选拔工作,为旅游队伍增新添彩

创新开展线上线下各类文化旅游教育培训活动,不断提升文化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管理服务能力。注重培训工作的覆盖面,更注重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采取线上线下新培训模式,组织开展专家授课、知识讲座、专题研讨、业务培训、技能比赛、现场观摩等教育培训活动,研究探索长白旅游发展战略性问题塑造长白形象。贯彻实施国家有关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制度和等级制度,着重培训文旅行业从业人员的政策法规、经济社会、标准创建、服务规范、旅游营销、安全管理、文旅扶贫及乡村振兴等方面理论和业务知识。重点做好坚持技术型人才选拔高学历、专业化,注重从各大高校直接招引旅游专业人才,制定“人才招引计划”,通过“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计划”、“人才回引计划”和公开招考等渠道内,回引旅游管理、旅游规划、人文地理等方面专业人才,满足我县旅游业发展技术型人才需要。

牵头部门:县文旅局

配合部门:县人社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应急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七)做好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将公路建设成为集观光、休闲、体验等复合功能于一体的旅游风景道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对“四好农村路”涉及旅游公路方面的决策部署,编制旅游公路规划及设计建设,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和统筹城乡发展、交通强国建设。按照“质量为本、安全第一、自然和谐、绿色发展”的原则,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快推进重点旅游景区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四好农村路”相关政策做好申请资金扶助。

牵头部门:县文旅局

配合部门:县交通局、各乡镇、各A级旅游景区

(八)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农业旅游产品开发,助推乡村振兴

依托本地资源、立足农业发展乡村旅游的原则,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与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农业科普、养老养生等多种业态融合发展,建设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家庭农场、休闲园区、康养基地、休闲农业精品园区、农业公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田园综合体、农业庄园,探索发展休闲农业、农家乐、采摘园、民俗游、康养游、休闲游等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把田园美、山水美、民俗美、生态美的农村变成人人向往的地方,吸引城里人上山下乡创业、投资、旅游、休闲、养老。同时,深挖“吉”字号产品的内涵和外延,科学利用乡村文物古迹、传统村落、古民宅、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资源,推出一批体现长白文化特色、具有民俗特点的“礼遇长白”系列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商品。到2025年,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6个,4A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2个,3A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3个,乡村精品旅游民宿20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达到9个。

牵头部门:县文旅局

配合部门: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各乡镇

(九)全域旅游资源普查实现整体图表化结构,做好旅游业建设用地规划和土地征用、供应等审核工作

对全县域内旅游资源开展标准级别旅游资源普查,摸清底数,实现图表化,对长白总体“条带”状格局进行资源区划,由东向西分为:县城中心休闲度假区、露营文化和休闲农业区、观光生态区、森林休闲康养区、长白山南坡旅游区五大区块,进行全区域资源普查。根据承载能力、区位条件和项目用地需求,纳入规划、计划管理,安排用地指标,依法办理土地转用、征收或收回手续。鼓励多方式供应土地,鼓励依法使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做好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类建设项目。围绕发展前景好、辐射带动能力强,进行可行性包装和策划,综合提升全县旅游项目品牌,提升乡村旅游品质,重点突出生态优势、区位优势和民族优势,将长白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绿色城市。

牵头部门:县文旅局

配合部门:县商务局、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局、县生态环境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各乡镇

(十)提升旅游市场秩序,监督管理旅游企业市场行为,维护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

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与行风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对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工作的监督指导和行政监察,加大对旅游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力度。实现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正常化,确保行业进入渠道畅通。同时,加强对星级饭店、A级景区、旅行社和导游资格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加大对不符合条件、达不到标准旅游经营单位和服务者的淘汰力度,形成科学合理的旅游行业准入退出动态运行机制。通过执法部门依法打击旅游经营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和侵害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行为,不仅能够使旅游消费者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更能够较好的打击旅游犯罪行为,稳定旅游市场秩序,促进旅游经济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牵头部门:县文旅局

配合部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各涉旅企业

(十一)抓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打造文明旅游品牌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围绕“与文明相伴 与健康同行”主题,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文明旅游工作,强化文明旅游宣传引导、主题实践和示范引领,大力倡导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绿色出游、餐桌文明,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文明、健康、绿色旅游新风尚,为促进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社会文明提升工程夯实基础。重点要积极推动A级旅游景区、旅行社、星级饭店等单位开展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精心组织好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评定工作和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审核推荐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单位在文明旅游宣传和弘扬时代新风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高从业人员文明素质和文明旅游工作水平。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营造文明旅游氛围,开展文明旅游创建工作,对照评测标准对全县旅游景区、星级宾馆、娱乐场所等涉旅企业进行全覆盖,全力打造长白文明旅游新形象。

牵头部门:县文旅局

配合部门:县住建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各涉旅企业

三、保障措施

一是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明确理念及思路,坚持规划先行,进行全域旅游产业布局,制定工作方案。

二是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工作需要全方位、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文旅局作为牵头部门起到抓总作用,组织成立以县领导为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工作小组,着力解决制约全域旅游发展的瓶颈问题,推动我县全域旅游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三是全域旅游产业发展要做到齐抓共管,统筹协调,整体布局,科学组织实施,形成“旅游+”模式,融合各行业各领域。

四是全域旅游产业发展要强化安全保障。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低价游、欺客宰客、虚假广告等违规违法行为,同时,要健全全域旅游安全体系,建立全域旅游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做好全域旅游安全应急预案。同时,要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指导游客做好安全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