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边境村旅游发展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支持边境村旅游发展的意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边境村旅游发展在稳增长、促消费、惠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进我县边境村旅游发展,提升我县旅游经济综合竞争力,现结合我局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边境村特色资源优势,坚持“三产融合”,立足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围绕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实施乡村旅游“十百千万”工程,加快把边境村旅游规模做大、产品做精、特色做足、品牌做强,全面提升边境村旅游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打造长白县边境村旅游“升级版”,走出长白县边境村旅游“新路径”,为长白县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原则
按照“科学谋划、统筹协调、分类引导、重点推进”的基本原则,差异化地推进边境村旅游发展。
三、工作措施
1.实施边境村旅游精品示范工程,培育县域内边境村旅游精品村。围绕果园村、金华村、安乐村、九道沟村、西大坡村等不同类型的乡村做好旅游精品村培育,形成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
2.以乡村旅游重点村为指引,探索边境村旅游发展新路径。积极探索吉林省乡村旅游业态、服务质量等级等相关标准;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和省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服务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和管理办法;丙级旅游民宿评定和复核管理办法备案,指导边境村积极申报,引领乡村旅游科学规范化发展。
3. 打造鸭绿江边境风情旅游,形成“老村+新村”、“景区+村落”等集群式发展模式。推进与农业融合,不断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现代农业庄园,开发田园观光、农事体验、自主采摘等边境村旅游产品,打造边境村旅游发展综合载体。设计森林休闲游憩、乡村研学、乡村康养系列产品,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乡村森林康养基地。
4.丰富边境村乡村文化内涵,传承乡村文化,留住乡愁记忆。支持乡村保护、利用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通过传统手工艺、优秀民族歌舞等传承发展,持续推动乡村旅游文化延续。
5.举办边境村乡村旅游文化活动,充分挖掘本县乡愁元素符号。依托传统民俗文化氛围,建设乡村文化博物馆、乡村慢村,打造乡村大集等形式多样精品乡村文化活动。开展“送文化到基层”及乡村旅游文化惠民演出系列活动,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看大戏、赶文化大集、享文明新风。开展“旅行社与乡村旅游景区”互联互动行动,拓展乡村文化旅游市场。
6.围绕边境村乡土风情、农事体验、避暑休闲、康体养生、游学研修等复合功能,推出周末游、近郊游、乡约游、生态游、研学游等5条乡村旅游和5条精品旅游路线,开发设计二道岗和马鞍山乡村慢生活自驾游线路,形成有影响力的自然风景线、历史人文线和生态民俗线,打造集“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慢游”网络。
7.鼓励和支持农民将土特产品、手工艺品就地就近销售,推动农林牧副渔等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支持边境村建设电商服务站、农副土特产品商店,推进边境村电商销售馆“网货下乡、土特产进城、农产品代销”城乡双向流通渠道建设。发挥地域文化优势,加强创意设计,推出一批体现长白文化特色、具有民俗特点的系列乡村旅游商品。
四、2023年工作任务
1.按照“外土内洋”标准,重点打造果园民俗村朝鲜民宿、十四道沟村旅游民宿、望天鹅新村乡约民宿及三合院民宿,成为具有长白特色旧乡土与新乡愁相结合的乡村旅游精品民宿。
2.利用冰雪、避暑、森林、康养、温泉、美食、民族文化等特色旅游资源,推出乡村露营节、采摘节、民俗节等具有长白县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活动。
3.强化泥粒河国家湿地公园景区、四海为家溪境雪庐户外露营地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生态观光游亮点。发挥长白县灵芝、人参、北五味子、对开蕨等中药材的资源优势,促进医养结合,打造一批以中医药健康和养生宜居为主题的特色乡村。
4. 有效利用农业遗迹、传统建筑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支持非遗项目、传承人走进边境村,积极沟通作家、画家、文艺工作者、非遗传承人等在边境村旅游点展演和传技。
5.开发朝鲜族传统民俗文化项目,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支持引入地方艺术形式,推出朝鲜族歌舞村特色乡村,扶持和培育一批地方特色鲜明、民族风情浓郁的文艺演出队伍。
6. 开发设计智慧旅游小程序,程序应用包括景区客流监测、车流监测、旅游线路、酒店民宿、旅游公交、一景一码、地图导览、智慧导游等服务,为来长游客提供一机在手游长白的便捷高效服务。
7.做好示范引领,鼓励支持资源禀赋好、基础设施完善、带动效益强的边境村西大坡村,积极申报乡村旅游重点村,扩大边境村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形成长白名片。